国模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,怡红院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极品,高清在线不卡av,久久在精品线影院精品国产

您現在的位置:葫蘆島廣播電視網>> 新聞中心>> 圖文頭條>> 熱點>>正文內容

瞭望 | 丹東:民富邊穩新圖景

  作為“小漿果之鄉”的丹東于2024年創新實施興邊富民特色產業工程,將培育特色產業作為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

  隨著文旅產業發展,邊民與游客的交往愈發密切,增收致富的同時更增進了解、加深感情。G331上的每一公里,正成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“毛細血管”

  丹東打造全國首家“邊疆特產銷全國”體驗店,聚合邊疆特產,為消費者提供“一站式”購物體驗

  文 |《瞭望》新聞周刊記者 張康喆

  玻璃柜臺里碼放著花花綠綠的零食,貨架上堆滿油鹽醬醋等日用雜貨。遼寧丹東鳳城大梨樹村村民張景有,開了間小超市。見到他時,他正忙碌。店對面是大梨樹培訓基地,掛著“全國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基地”和“遼寧省干部教育培訓現場教學基地”的牌子。

  大梨樹村以“干”字精神聞名——通過苦干、實干加巧干,創立“萬畝果園梯田式開發”生態模式,形成集現代農業、生態旅游、紅色教育于一體的鄉村振興示范區。來自全國各地的學員,讓張景有的生意有了更多客源,“產業飯”越吃越穩當。

  “我從沒想過離開村子,去年我家小超市毛收入20萬元、燒烤店毛收入30萬元、木刻文玩店毛收入20萬元,生活充實有奔頭。”張景有說。

  作為我國最大的邊境城市,丹東是我國海岸線北端起點。在這里,像張景有這樣富裕起來的村民還有很多。

  發展的邊疆,才是穩固的邊疆。丹東市深入推進新時代興邊富民行動,通過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產業,推動文旅融合促“三交”,發展邊疆特產銷全國模式,構建起一幅民富邊穩的新圖景。

  因地制宜興產業

  作為“小漿果之鄉”的丹東于2024年創新實施興邊富民特色產業工程,將培育特色產業作為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。

  走進位于丹東東港市的遼寧草莓科學技術研究院,實驗室的操作架上放置著8000多個培養瓶,脫毒苗嫩綠的莖尖在其中舒展。一旁的接種室里,技術人員們正忙著篩選優質種苗。

  “作為全國首個興邊富民特色產業創新合作中心、全國唯一的縣級草莓科學技術研究院,院里引進的‘紅顏(99)’和‘愛莎’等優質品種已成為東港市主栽品種。”遼寧草莓科學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刁玉峰說,今年院里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培育草莓脫毒苗,以此增強植株的抗病能力。東港為此劃撥專項資金60余萬元,以一棵脫毒苗3元的標準,計劃三年內將全市草莓苗更新一遍,提升種苗質量。

  “脫毒苗培育完成后,我們還會面向農戶開展集中培訓,讓水、肥等種植技術更加標準規范,持續提升‘丹東草莓’的品牌價值。”刁玉峰說。

  數據顯示,東港市已是我國最大的草莓生產和出口基地,全市草莓種植面積穩定在20萬畝左右,鮮果年產值超60億元,10萬多農戶從事草莓生產。

  在“八山一水半分田”的寬甸滿族自治縣,因地制宜發展產業一靠地、二靠人:既發揮地處長白山余脈植物交匯區的優勢,依托林下資源發展山野菜經濟;又以企業聯農帶戶整合零散特產,延伸加工與市場鏈條。

  “我們公司每年帶動近萬戶農民發展特色種植,將山野菜、食用菌等開發為即食產品、保健原料等,應對山區‘分散經營難規模化’的難題;同時帶動不同鄉鎮發展特色產品,把土特產變成精品貨。”遼寧北方山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馬玉珠說,比如牛毛塢鎮的菌類產業基礎好,公司每年在該鎮和周邊的大串頭、八盒川等鄉鎮收購菌類10余萬公斤,合作的種植大戶戶均增收3萬余元。

  “我們積極引導農民種植燕紅桃、大榛子等作物,讓山地生金。比如位于長甸鎮東南部的河口村人均耕地少,但氣候適宜燕紅桃,如今種植面積已達1萬畝,種桃戶戶均年收入約10萬元。”寬甸滿族自治縣民族宗教事務局副局長陶冶說。

  文旅融合促“三交”

  駕車行駛在G331國道丹東寬甸境內,波光粼粼的鴨綠江與沿岸的蔥郁山林相映成趣,途中設有不少打卡點,吸引許多游客駐足拍照。打卡點上,設計獨特的標識牌寫著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”,色彩斑斕的繪畫展示各民族同胞攜手共舞的場景。

  丹東市民族宗教事務局工作人員介紹,近年來,丹東創新打造了7條邊境“五個共同”長廊,其中“特色邊境”廊帶位于從4A級景區虎山長城至“中國最美鄉村”河口村的G331國道黃金段上,通過打造鑄牢景觀小品、團結驛站、民族彩繪等特色點位,將民族團結思想融入山水景觀。

  與此同時,依托G331的廊道經濟,丹東將“過境流量”轉化為“致富增量”,讓沿線邊民參與文旅服務實現增收。

  長甸鎮河口村村民吉洪洲開的“吉家飯莊”,占地1000余平方米,緊臨G331公路。時值暑假,來自新疆、吉林等全國多地的游客來此吃飯、住宿,最多的一天農家樂客流量達2000人次。去年,他家僅農家樂一項收入就有16萬元。

  公路沿線的虎山村,依托虎山長城景區發展露營經濟。村黨支部書記王春海說,今年村集體將6間閑置房屋作為臨時露營房間向游客出租,預計可因此增收近10萬元。借助民俗體驗館、邊境文化墻等載體,虎山村向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展示各族居民的生活習俗、交往歷史等。

  隨著文旅產業發展,邊民與游客的交往愈發密切,增收致富的同時更增進了解、加深感情。G331上的每一公里,正成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“毛細血管”。

  邊疆特產銷全國

  在丹東元寶區江城大街,有家特別的商店。700平方米的店鋪里,新疆的干果、云南的野生菌、內蒙古的乳制品……來自全國邊疆9省區的優質產品觸手可及。

  4月,在國家民委的指導和支持下,丹東打造全國首家“邊疆特產銷全國”體驗店,聚合邊疆特產,為消費者提供“一站式”購物體驗,讓去年起開展的這項興邊富民品牌活動常駐下來。

  體驗店負責人吳昀澤說,店內有600多種特色產品,形成“一地一特色”展銷格局。比如,該店與新疆電子商務協會合作,引入“疆物集”等品牌,成為“巴什拜”羊肉品牌東北獨家代理商,打通“從草原到餐桌”供應鏈條。

  另一方面,體驗店整合丹東多家經營30年以上的知名老字號產品和民族手工業融創新品,推出可溯源的“壹盒丹東”禮盒,通過線下線上平臺銷售給新疆、云南等地消費者。

  據了解,體驗店還在丹東的四平村藍莓基地、集賢村小漿果種植基地等多個興邊富民扶持大棚,開設“田間直播間”助農專場,實景展現農產品種植、采摘、加工過程,帶動各族群眾拓寬銷售渠道、實現增收致富;計劃與丹東20個村集體簽訂技術服務協議,借助體驗店邊疆作物大數據平臺,出具種植優化方案及產銷監測數據,實時指導村民定向種植。

  “‘邊疆特產銷全國’的模式正在全國范圍內鋪開。”吳昀澤說,希望每個被消費者拆開的“壹盒丹東”包裹,都能成為一顆邊疆情韻的種子,在舌尖、心間生根發芽。


主站蜘蛛池模板: 龙南县| 繁昌县| 大兴区| 元谋县| 吉木萨尔县| 枣强县| 九龙县| 合川市| 广西| 庆元县| 林州市| 澎湖县| 鹤山市| 高清| 睢宁县| 将乐县| 抚松县| 高唐县| 岳阳市| 马公市| 应城市| 鄱阳县| 辛集市| 囊谦县| 巴南区| 苏州市| 博白县| 蛟河市| 丹棱县| 中超| 繁昌县| 全州县| 晋城| 长宁区| 巴南区| 鱼台县| 海晏县| 永平县| 北海市| 茌平县| 漾濞|